植发每平方厘米通常植 100-150 个毛囊(即毛囊单位),具体数量需根据原生发密度、植发部位、毛囊健康度调整,盲目追求高密度易导致头皮缺血、毛囊坏死 —— 这是植发密度选择的核心原则。

一、3 个关键因素,决定每平方厘米毛囊数量
1. 原生发密度:“跟着原生发走” 才自然
原生发浓密(如健康年轻人头顶),每平方厘米可植 130-150 个毛囊,避免新植发与原生发衔接突兀;原生发稀疏(如中年脱发人群),需降至 100-120 个毛囊,防止 “新密旧稀” 的违和感,减少 “植发后密度不匹配” 问题。
2. 植发部位:前额、头顶密度有差异
前额 / 发际线:需模拟自然毛发生长方向,每平方厘米植 120-140 个毛囊,兼顾 “饱满度” 与 “自然过渡”,避免 “前额植发密度过高显假”;
头顶 / 发旋:因头皮张力稍大,每平方厘米植 100-130 个毛囊即可,密度过高易压迫供区毛囊,增加 “头顶植发后毛囊脱落” 风险。
3. 毛囊健康度:供区质量决定 “上限”
后枕部供区毛囊(植发主要取发区)若粗壮、活性高,可适当提高密度(如 140-150 个 / 平方厘米);若供区毛囊较细、数量少,需降低密度(如 100-110 个 / 平方厘米),避免过度提取导致供区脱发。
二、2 个密度误区,千万别踩!
1. “密度越高越好”:错!易引发头皮问题
盲目追求 150 个 / 平方厘米以上的高密度,会导致头皮血液循环受阻,出现 “植发后高密度头皮红肿”“渗液”,甚至让新植入的毛囊因缺血坏死,反而影响效果。
2. “所有人都按 120 个植”:错!需个性化定制
儿童期脱发、产后脱发等特殊人群,头皮状态与普通脱发者不同,若按固定密度种植,可能出现 “植发后密度过稀不显效” 或 “过密伤头皮”,必须结合个人情况调整。
三、科学测算密度:3 步找对 “适配值”
先做毛囊检测:通过专业仪器(如毛囊检测仪)查看原生发粗细、供区毛囊数量,确定 “可植上限”,避免 “盲目测算植发密度”;
模拟种植效果:用 3D 技术展示不同密度(如 110、130、150 个 / 平方厘米)的术后效果,结合个人审美选择;
医生定制方案:由 5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植发医生,根据年龄、脱发类型(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调整密度,比如中年人防后期脱发,会适当降低密度预留空间。
总结建议
植发密度选择的核心是 “适配” 而非 “求密”:牢记每平方厘米 100-150 个毛囊的合理范围,优先通过毛囊检测明确自身基础,再按植发部位、供区健康度调整,全程选择有资质的机构(如合规植发医院)和经验医生。术后若出现头皮持续刺痛、毛囊脱落,需及时复诊 —— 科学测算密度,才能让新头发自然又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