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发知识 > 国内首例植发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解析
2025-05-15

国内首例植发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解析

国内首例植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由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全程医疗完成。2025年3月28日,该中心使用国产植发机器人“术之道”为一名45岁患者成功实施毛发移植手术,种植2000个毛囊单位。这一案例标志着国产植发机器人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植发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

技术亮点与手术优势

1. 人机协同操作

   - 医生通过高清触控屏设定参数(如毛囊直径、角度),机器人根据AI算法生成个性化提取方案,结合高精度视觉识别(0.01毫米精度)和机械臂(8+3自由度)完成毛囊提取,减少人为误差,毛囊存活率显著提升。

   - 患者反馈术后仅后枕部轻微肿胀,供区伤口隐蔽,恢复周期缩短。

2. 与传统技术对比

   - 效率提升:传统FUE依赖医生手动提取,耗时数小时,机器人操作效率提高30%-50%,且毛囊横断率降低40%。

   - 精准性与稳定性:AI算法避免因医生疲劳导致的抖动误差,确保手术效果一致性。

国产植发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1. 技术突破与认证

   - 磅策医疗的HAIRO植发机器人于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亚洲首款获批的国产植发机器人,随后在杭州整形医院、中植植发医院等机构落地。

   - HAIRO每小时可提取1800个毛囊单位,精准度达0.01毫米,支持多胚毛囊识别,提升术后密度。

2. 市场应用与生态布局

   - 公立医院:杭州整形医院等机构引入HAIRO,推动毛发科室智能化建设,缩短医生培养周期。

   - 民营机构:中植植发医院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标准化服务,降低对“明星医生”依赖,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1. 破解行业痛点

   - 医生资源短缺:机器人技术将医生从重复操作中解放,聚焦方案设计与术后优化。

   - 标准化与透明度:数据化记录手术全流程(如提取轨迹、密度),提升患者信任。

2. 产业链升级

   - 技术生态:磅策医疗推出二代、三代机器人(如支持不剃发植发的HAIRO L™),构建毛发诊疗全周期解决方案。

   - 国际化布局:国产机器人加速进军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打破美国技术垄断。

总结与推荐

国产植发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标志着行业迈入智能化时代。术之道与HAIRO作为代表性产品,分别通过人机协同与AI算法优化手术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选择。推荐关注:

- 公立医院合作案例(如邵逸夫医院、杭州整形医院)的临床效果跟踪。

- 技术迭代方向:如长发提取、种植一体化机器人(如磅策Normanrobo™)的临床应用前景。

植发机器人的普及将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2.5亿脱发人群提供更普惠的解决方案。